老鼓楼衙署遗址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望直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天,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宣布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我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申报的渝中区望龙门老鼓楼衙署遗址,从600余项考古发掘项目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说起以老鼓楼遗址为中心的南宋重庆城的发现过程,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袁东山连称一生难忘。
2010年4月26日清晨,一个电话惊动了正屯扎在钓鱼城的袁东山,“市文物局领导说,在渝中区的危旧房改造工程施工中,发现了一处刻有‘淳祐乙巳’铭文的墙砖。这是不是之前苦苦寻找的南宋重庆城呢?”
经过紧张勘察、研究论证,考古专家们最终确定,这个遗址是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指挥核心—————四川制置司所在地,也是重庆母城核心的重庆府衙所在。
在老鼓楼万余平米的发掘现场里,袁东山还顺藤摸瓜地找到了明清时期重庆城的行政中心,他们的遗迹与南宋四川制置司交错分布,层叠而生。
昨天,市文物局相关人士表示,老鼓楼衙署遗址不仅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它还有望破格直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东山说,南宋置司、战时首都、中央直辖是重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三次大飞跃,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司移驻重庆无疑是重庆城市大发展的开端,重庆从普通州府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老鼓楼衙署遗址作为四川制置司衙署所在,也是南宋时期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以钓鱼城、白帝城、成都云顶山城等共同组成的山城防御体系,成功粉碎了当时蒙军“顺江而下,直取临安”的战略意图,并导致了蒙哥汗败亡钓鱼城下。
国家文物局专家们认为,位于城市中心又保存完好的衙署遗址在全国范围内均较为少见,是重庆市已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最大的历史建筑遗存,填补了重庆及西南地区城市考古的重大空白,对于研究中国都城以外的地方衙署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评选结果公布后,国家文物局和项目评选专家对遗址后续文物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是巩固成果,以考古遗址公园的形式将遗址予以整体保护、展示与利用;二是扩大范围,逐步将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宋代衙署予以全面呈现。
重庆晨报记者 李晟
渝中区老鼓楼遗址。(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