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秘闻 前世今生
商报记者 肖腾
重庆留下了许多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日新月异,过去的老照片,即使是老重庆人,要分辨出究竟是拍的何处,也是一门“技术活”。近日,大渝社区的一张照片,引起不少网友议论。到底拍的是哪里?网友“八千里路”通过比照分析得出结论:这是抗战时期老重庆望龙门码头。
抗战老照片引猜测
“这张抗战时期拍摄于重庆的照片,到底是哪里?”4月27日,一张数十年前的黑白老照片,在网上引起了讨论。
在网友“八千里路”发到大渝社区的这张照片里,是江边的一片老旧建筑,绝大部分房屋都是最普通的平房,数百间民房层层叠叠地堆积在江边的山崖上,一道长长的梯坎连接着码头与居住区,正是数十年前重庆沿江一带最常见的风景。不同的是,破旧的民宅中,还夹杂着一栋4层高的西式建筑,远处还有一栋更为高大的楼房,与周围的景象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这张照片是拍的重庆哪个位置?这个问题在网友中引起了讨论。有人说这里是万州,也有人说是凯旋路。不过,发帖者“八千里路”称,经过实地探访,自己确定这张照片拍摄的,正是数十年前的望龙门码头。
网友实地走访揭秘
4月29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者“八千里路”,他告诉记者,这些照片来自于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生活》杂志,刊载于1942年9月号的美国《国家地理》上,拍摄于抗战时期遭受大轰炸之后的重庆,“对这张照片的解释中,只提到了拍摄于重庆,没说拍的哪儿,所以我想弄清楚”。
“八千里路”说,为了弄清楚照片上的实际地点,自己将网友们谈论的大部分地方都走访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照片所拍的地点,应该是望龙门。
分析
老照片建筑 望龙门有遗存
为证实“八千里路”的考证,4月29日,记者来到望龙门一带,寻找老照片上遗留的蛛丝马迹。
疑似点1:聚兴诚银行的小洋楼
老照片左侧中部,有一座十分显眼的建筑,四层楼高,比周围低矮的民房高大不少,样式也与传统的中式建筑截然不同,而是典型的西方古典小洋楼。
这座楼房是哪里?4月29日,按照“八千里路”的指点,记者来到实地探访。原来,这座小洋楼,现在竟然还存在——它就是现在位处解放西路的聚兴诚银行旧址。
4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聚兴诚银行旧址,只见四层的小洋楼已经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包围,但基本样式仍然保存完好,最上面一层为矩形窄窗,下面两层为圆拱顶型窗,每一行均有八个窗子,与老照片中的建筑一模一样。
疑似点2:望龙门缆车旁的平房
谈到望龙门,老重庆人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望龙门缆车。在这张老照片拍摄的抗战时期,望龙门缆车尚未开建,而现在望龙门缆车又早已拆除,但记者还是从照片中找到了望龙门缆车的相对位置。
“老照片中,江边的梯坎左侧是两排尖顶小平房”,“八千里路”说,这些平房共有十栋,两两相对,十分整齐。根据“八千里路”提供的解放前望龙门缆车的照片,记者看到,缆车轨道旁边同样有这样的两排尖顶平房,不论位置、大小、形状、甚至数量都一模一样。“八千里路”由此判断,老照片中的梯坎,正是日后的望龙门缆车所在地。
结论
确是望龙门
以前曾为老重庆中心
“从这张老照片来看,拍摄的确实是老望龙门码头。”4月29日,“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创始人之一“白水”看过照片后表示,尽管如今的望龙门显得有些破旧,但在照片拍摄的年代,它曾是重庆城的中心。
据《渝中区地方志》记载,自清代至20世纪40年代,望龙门辖区曾是重庆的行政、金融、商贸中心。从清代的川东道、重庆府、巴县知县府,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蜀军政府财政部,陪都时期的国民政府外交部、中央银行及金库,均设于境内,大量的政务活动集中于此,达官显宦出入于兹,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繁华热闹去处和商机充盈之地。
“从这张照片就可以看出,当时四川本地银行的巨头‘聚兴诚’就开设在这里,背后那栋更高大的建筑,则是国民党青年会的总部。”“白水”说,这些政、商界巨头都将总部设置在望龙门,足以说明它当年的繁华。
但繁华总有落尽时,如今的望龙门码头,早已褪去了当年的喧嚣浮华,回归市井本色。据“八千里路”介绍,如今望龙门一带与照片中相比,已是完全不同的样子,“照片里那些建筑,现在除了聚兴诚遗址以外,其他全部都没了,当年的老码头已经消失了”。
重庆商报20130430-9版:70年前老照片藏着“望龙门密码”
http://e.chinacqsb.com/html/2013-04/30/content_345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