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国际古迹遗址日 重庆大学生走进范家堰考古现场
国际古迹遗址日 重庆大学生走进范家堰考古现场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4-04-18

市文化局大遗址保护组组长蔡亚林给大家解释范家堰遗址的分布情况。

宋朝时期城门遗址,主要用于排水。
 

    人民网重庆4月18日电(陈易、实习生 何娟)今天是第32届国际古迹遗址日。围绕“纪念性遗产”的活动主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合川区钓鱼城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合作,共同举办了面向高校学生的走进合川范家堰遗址考古现场活动。

    重庆市文化局大遗址保护组组长蔡亚林表示,举办该活动体现了考古发现与当地学习教育相结合,开展就地宣传保护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学生们通过遗址的实地参观,让他们对本地历史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

    范家堰遗址位于合川区钓鱼城西部,背靠薄刀岭,下临水洞门段城墙。目前,已揭露遗迹主要为两座宋代大型高台建筑基址,均条石垒砌,逐层收分,内部以红黏土夹杂石块夯筑。保存状况较好,残高近6米。高台周边发现有排水暗沟等附属设施。另在两座高台建筑基址之间发现疑似“城门”的石砌拱券顶建筑一处,前后有八字挡墙,上部有连接两座高台的建筑基础。该拱券顶建筑废弃后,明清时期又作为排水沟的一部分加以利用,与高台建筑南部水池连通。高台建筑废弃堆积及内部夯土中,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铁器、铜钱及板瓦、柱础等建筑构件。

    蔡亚林表示,在考古发掘的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调查,在发掘区东北部台地上发现了大量依山就势分布的建筑基址。结合文献记载该区域曾发现的“银子田”、“牢房”情况,推测范家堰遗址的性质很可能与《宋史》所载“淳祐三年,徙州治于钓鱼山”有关。

  据悉,范家堰遗址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10月至今,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遗址开展2000平方米的主动发掘。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