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重庆第一门太平门露真容 将原址保护今后市民可穿越
重庆第一门太平门露真容 将原址保护今后市民可穿越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5-01-07

    重庆第一门太平门究竟长成什么样?老照片里的太平门就是现在发现的太平门吗?昨天,重庆晨报记者独家获准进入位于渝中区四方街旁的太平门考古现场,在考古现场负责人孙治刚的讲述下,还原了这座重庆第一门的昔日真容。

    太平门的样子

    高4米9宽4米4,只是内城门

    在已经平整出来的考古现场,高高矗立的太平门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拱形的城门连着高高的城墙,从现场一直延伸向江边。

    站在太平门前,高达4.9米、宽4.4米的城门让人显得格外渺小,门洞被巨大的条石堵得严严实实。指着巨大城门的顶部,孙治刚说,原本的城门是被掩埋在民居和现代修建的道路之下,他们整整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才让这座重庆第一门在“消失”数十年后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

    那么,老照片里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太平门真的就是现在发掘出土的太平门吗?对这个问题,孙治刚明确说不。

    孙治刚说,与通远门一样,太平门也是以瓮城的方式建造。也就是说,完整的太平门其实有两道城门,老照片里的太平门是瓮城的外城门,而如今考古发掘出土的老城门,则是瓮城的内城门,“通远门也是当初瓮城的内城门,通远门的外城门也早已在重庆历史上的扩城建设中消失。”

    如今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太平门内城门,从未出现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任何一张老照片之中,老照片里的太平门已经彻底消失在时间的车轮下。

    太平门的交通

    接有两条通往城内道路

    在考古发掘现场,在背靠太平门城门的左侧,一片宽阔的平地也在发掘中被整理出来。这块平地是干嘛用的?孙治刚说,这是当时太平门通往城内的两条道路之一。

    这条昔日的道路如今已看不出当年的风貌,原本铺在其上的青石板也在城市建设中消失无踪,“我们也是在现在道路的下方发现了这条古道的遗址,除了道路旁边还存有一截宽约20厘米的明代排水沟之外,其它部分已经被之后建造的各种建筑地基破坏了。”

    这条道路有多宽?孙治刚说,这条道路宽约6米左右,但它是在民国时期被扩建之后才达到的宽度,明代时这条道路有多宽,还要等待考古发掘整体结束后才可知晓。

    这条道路通往何方?指了指不远处的重庆海关总署旧址,孙治刚说,道路所接的街道,就应该是这座老建筑前的道路。

    除了这条道路外,背靠太平门的右侧还有一段残存的石梯,孙治刚说,这就是当年太平门的另外一条通路,顺梯而上,就是当年重庆城最繁华的四方街和白象街。

    但这段石梯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因为在它的垂直上方十余米处,就是如今还在使用的四方街。

    三大疑问

    宋代的还是明代的? 太平门建于明代初期

    从文献史料中,太平门的建造时代是在宋代,可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太平门,经过专家对建造材料的考证,它却是明代初期修建的。

    那么究竟宋代重庆城有没有太平门呢?太平门修建于宋代的记载又是出于何处呢?

    对此,孙治刚说,在《宋史》的记载中,当时的重庆城只有4道城门,它们分别是:洪崖门、千厮门、薰风门、镇西门。其中,薰风门的风貌,还能在湖广会馆大戏台下方的木雕中一寻端倪。

    《元史》中的太平门哪去了?

    还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孙治刚说,重庆的太平门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只能追溯到《元史》的记载。那么如今的太平门究竟是不是《元史》里提到的那座太平门,孙治刚说,根据目前考古所得材料推断,《元史》中记载的太平门应该另建它处。而它究竟在哪里,还有待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太平门是在哪一年被封堵?

    1927年外城门被拆毁建码头

    那么太平门究竟被拆毁和封堵于什么时候呢?据1927年《重庆商埠月刊》第7期记载,太平门城门在该年底修建码头时被拆毁。孙治刚说,这段史料中记载被拆毁的太平门,应该指的是太平门的外城门。

    如今残存的太平门内城门只是在城市建设中被封堵,“城门被封堵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原因是为了当时的城市建设。”

    原址保护 今后市民可穿越太平门

    重庆有望成为西部继西安之后,古城墙长度最长和古城门保护得最好的城市

    在考古发掘结束之后,太平门老城门和城墙将得到怎样的保护呢?昨日,有关专家表示,太平门老城门、人和门老城门以及它们之间的老城墙,都将被原址保护。

    专家说,它们将作为未来白象街历史文化展示区内的重要遗址,永远地留存在重庆市民的生活之中,共同向市民展示重庆老城墙及老城门的风貌。

    同时,专家们也将尝试在未来恢复城内外相连的人行步道。如果真能如此,那么今后市民就能“穿越”历史的城门,从城内走到滨江路,“太平门等古城墙的保护规划也将制订。”

    专家说,如果太平门保护得好,重庆就有可能成为西部地区继西安之后,古城墙长度最长和古城门保护得最好的城市。太平门的发现意义重大,是对重庆城市史和历史文脉的延续。

    让我们穿越历史,倾听铜壶滴漏的钟声……

    繁华之地

    太平门位于重庆旧城的东南方,修建于东水门(位于朝天门)南约700米的长江边上,门址就在如今的太平门大码头3号。“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城门,它的正门外,还修建有防御所用的瓮城,就像刘德华在《墨攻》里修的那座瓮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秘书长吴涛说,这座瓮城的门朝长江上游,上刻有“太平门”三个字,而面向长江的正门,门额上写有“拥卫蜀东”四个字。

    从太平门入城即进入白象街,经四方街到鱼市口,曾是重庆衙署的集中地,县文庙、县学也在附近。这里又有白象街、商业场等繁华之所,还有不少庙宇,曾是重庆城最热闹的地方。在重庆开埠后,太平门内更是集中了许多洋行、中外商号,多个轮船公司也在这一带设立总部,太平门因此成为轮船码头。一时间,这里成为重庆政治经济的中心。

    滴漏报时

    顺着四方街而下,老居民对太平门的各种传说仍然津津乐道,最让大家感兴趣的是太平门老鼓楼里安放的铜壶滴漏报时装置。

    “听说那个铜壶滴漏准得很,每到正点,就有人用敲鼓击钟的方式向全城报时。”家住附近的王惠兰老人说,她年轻时最喜欢听老人们说那艘可以报时的箭舟,“那艘船实在太厉害了,箭头一指就能准确报出当时的时辰。”

    铜壶滴漏是根据什么原理报时的?吴涛揭开了这个古老“钟表”的秘密:所谓铜壶滴漏,由数个水斗高低排列组成。在最低的水斗旁有个盛水的壶,壶中有一艘小舟,舟上竖立一支有刻度的箭。当水从最高的水斗按顺序滴到壶里后,随着箭壶内逐渐升高的水位,小舟及舟上竖立的箭也随之上浮,人们就可以根据从壶口露出的箭杆刻度,来判断当时的时辰。

    木竹码头

    站在太平门老城墙顶端,举目可见奔流而下的长江。吴涛说,原来的太平门码头是顺长江放流木竹的集散地,如今仍有部分石阶尚存,从其气势仍可想象它昔日的繁华。

    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吴涛认为,太平门一直是老重庆的重要门户。吴涛说,旧时的重庆居民,出太平门后渡长江至龙门浩,经巴县背峰、木洞、天赐就可以进入南川县,然后可通往贵州和湖南西部,这条线路被称为重庆的“东南路”。

来源:重庆晨报 2015-1-7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