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綦江3000多根“石桅子”干啥用的?古人用它们求子、求寿
綦江3000多根“石桅子”干啥用的?古人用它们求子、求寿
发布人:  2016-06-24
       
竖立的雕塑   记者 邹飞 摄
       在綦江区中峰镇龙山村,有一个叫“灵应岩”的地方,在面积12250平方米的石壁上,分布着3000多根大大小小的石柱。这些石柱乍看像石桅杆,被当地人称为“石桅子”。
       昨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记者跟随重庆市文化遗产院公众考古活动走进綦江灵应岩石刻遗址,揭开这些“石桅子”的神秘面纱。  
       可追溯至清代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宽350米、高35米的石壁上,一根根“石桅子”浮雕场面震撼。这些“石桅子”多成组分布,每组从几十根到几百根不等,多数是刻在石壁上的浮雕,也有少数是竖立在山路旁的雕塑。“石桅子”均是两根组合在一起,一对一对分布,其中最短的一对为1.2米,最长的一对为1.6米。
       在一些风化不严重的“石桅子”上,还能看到或深或浅的题刻。綦江区文管所所长周铃介绍,在3000多根“石桅子”中,能看清题刻的大概只有3%,目前他们已将题刻内容做了拓片。“从题刻来看,祈福的内容不仅有求子、求寿,还有求官、求财的。”
      “石桅子”还刻着时间,如“咸丰九年”、“同治六年”等。周铃说,从题刻内容来看,题刻的时间应该就是当时立“石桅子”的时间。目前,他们能看到的年代最早的“石桅子”大约是清咸丰年间的,“可能还有更早的,不过风化太严重无从考证”。
       或与生殖崇拜相关
       为何“石桅子”都是成对雕刻的?周铃说,关于“石桅子”的解释,目前在国内考古界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比较多的一种是“生殖崇拜说”。从“石桅子”的长相来看,确实很容易让人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扯上关系。另外,“石桅子”集中分布在綦江,周边其他区县则几乎难见,周铃认为这可能与古代生活在綦江的僚人群体有关系,因为僚人正好有生殖崇拜的习俗。
       “最初,人们寄托在‘石桅子’上的祈福愿望只是求子,求寿、求官、求财是后来演化出来的。”周铃说,“石桅子”成对雕刻,可能是分别用于祈福和还愿。
        除了“生殖崇拜说”,也有专家认为这些“石桅子”与寺院的桅杆长得很像,是专门用来祈福的。还有学者认为,福建一些地方也有立木桅子祈福的习俗,綦江灵应岩的“石桅子”或许与“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有关。
        来源:重庆商报2016-4-19  5版(记者 刘晓娜)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