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腾讯大渝网:墓葬考古人 与各种恐怖为伴
腾讯大渝网:墓葬考古人 与各种恐怖为伴
发布人:  2016-10-27

随着今年8月电影《盗墓笔记》在国内各大影院热播,再次掀起了公众对古墓题材的热切关注。影片中,各种机关设置将古墓探秘渲染得非常刺激。那么真实的墓葬考古又是什么样呢?近日,我们来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听听这里的考古专家怎么说。图为涪陵区古坟堡墓地-2号墓(东汉晚期)。

古墓如何被发现?

林必忠,1963年生人,文博研究馆员、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从事考古工作30余年,考察过的古墓难以计数。

在人们心中无限神秘的墓葬考古,对于他而言,却是最平常的工作内容。“墓葬考古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考古,是为解决学术问题,一类为抢救型考古,即当需要进行大型建设时,进行考古调查,避免文物破坏和遗失。”林必忠介绍,在日常工作中,后者占据了绝大部分。

那么古墓通常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林必忠介绍,墓葬与环境科学、人类环境学密不可分,墓葬的朝向、位置的选择,有一定规律,这都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通常而言,越古老的墓越好找,因为它们往往是按照人类文化的分布规律而来。比如建在台地上,洪水淹不到的地方;或者两江交汇处,这里往往凭借交通和水源优势而成为早期人类栖息地,而墓穴也不会距此太远。另外,还可凭借特殊的标志物进行寻找。

说起考古工具,大概“洛阳铲”是最被人熟知的,野史传说和盗墓小说中都没少描写这种“神器”。林必忠介绍,历史上,洛阳铲的确是盗墓贼发明的,但后来,“洛阳铲”已正式作为田野考古工作者的特备工具,也是最好用的工具之一。

传统的洛阳铲的铲身是半圆筒形,宽约2寸,形状不圆不扁。装上富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就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雷达等先进仪器也应用到了考古中,但对于“老手”,洛阳铲使用起来则更方便快捷。

墓葬考古如何进行?

发现古墓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其进行挖掘以及文物考察了。在很多探墓小说和影视剧中提到,进入墓穴后,一定要在东南方向摆上一根蜡烛,若蜡烛熄灭,必须马上离开,否则定会遭难。现实的考古工作是否也有这些讲究呢?

“当然不会。考古是一项科学的工作,所有的过程都是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林必忠表示,考古过程是一个文字、图片、绘图、测量、近景摄影、视频的全纪录的过程,每一步都有严格要求。

一旦发现古墓,考古工作者会根据经验,现场指挥挖掘,保证文物不会遗漏和破坏。“事实上,目前为止,大多数都古墓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被多次盗过了。”林必忠在重庆主城考察过的古墓中,仅有一座还保存完好。因此,往往多日努力的结果也只是发现寥寥。

传说中古墓里有各种机关又是否属实呢?“有机关的墓很少,除非在比较大型的、墓主人身份尊贵的墓中才可能存在,但即便以前的能工巧匠设置有再精密的机关,历经成百上千年,也早已生锈毁坏,因此完全不用担心。”林必忠介绍道。

在对墓葬的考古中,工作人员们会采用“浮选法”对墓葬进行更为仔细的筛查,如植物种子、昆虫尸体等较小物体,往往都是需要通过浮选才能找到。浮选,即用有细网的筛子放入水池中,将较大的泥土筛去,将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筛选出来。“在考古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滇王金印就是靠复选才找出来的,它的发现直接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古滇国的秘密。”林必忠说。

在经过筛选后,考古工作者需要将文物安全护送回研究所里,进行更为精确的研究。

古墓里最恐怖的是什么?

对于普通人而言,见到坟墓往往避之不及,而考古工作者却要深入到墓葬之中,这其中是否有危险存在呢?

“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危险是没有的,真正的考古工作者在心理建设上,也会具备不惧怕鬼神的基本素质,但其他的危险却经常存在。”林必忠介绍,比如垮塌,云南的考古队队长就是在崖墓垮塌中被砸死。此外、毒蛇、毒虫也常常遇见,稍不留神就有生命危险。“这些可比看不见的东西恐怖多了。”林必忠说道。

“有一次我们在机场附近清理一座墓葬,就发现一条五颜六色的毒蛇,眼看天色渐晚,我们选择暂时打道回府。第二天再去,毒蛇不见了,但是那种恐惧却更深,因为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突然窜出来。” 林必忠介绍,还有一些墓在古代就被盗过,形成了比较潮湿的环境,可能一进去,看到满地是淤泥,里面全爬满了癞蛤蟆,感觉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重庆的古墓分布在哪里?

古墓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林必忠介绍,古代人认为,人死之后,阴阳分开,因此不能和活人放在一起,但也往往不会相隔太远。比如在汉代,重庆城叫大城,有一部分叫白虎城,就是现在江北嘴的位置,在汉代是人们聚居的地方。那么人死后埋在哪儿呢?重医附二院,那边就有很多崖墓。

另外一处汉代的墓葬区,位于李子坝对面的董家溪一带,以前叫鹅石板山,因为在远古时期,这里是嘉陵江河床,山上沉积了很多鹅石板。抗战陪都时期,史学家郭沫若、美学家常任侠也来到了重庆,意外在李子坝对岸发现了雕刻精美的汉砖,随后进行了发掘、清理,果然寻找到了汉墓。在郭沫若的建议下,当时还搞了一个小型的文物展览,引起轰动,后来这些文物被三峡博物馆收藏。

在此后的50年代,这片墓葬区被考古工作者再次发掘,到1992年,鹅石板山建房,林必忠在现场又清理出来了三个汉墓,而且找到了郭沫若当年挖的墓的墓基,并发现一模一样的汉砖。

那一次,林必忠还挖到了他此生发现的唯一没被盗的汉墓,那是一座砖石墓,砖上大部分是伏羲女娲的图案,还铸有青铜镜,毫无生锈的痕迹,属于二级文物。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现场的一堆泥土中,还发现很多玛瑙。林必忠推测,这应该属于当时有一定身份的人物。

在重庆还有一个传说——“七星岗闹鬼”,为什么“闹鬼”呢?这是因为七星岗的通远门是重庆城门中唯一通向陆路的,按照传统习俗,坟墓应该建在城外。而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经过明末清初的多次战乱,重庆府的人口锐减,甚至出现了老虎比人还多的状况,通远门城外有几十万座坟墓,也被称为棺山坡。1927年重庆建市,时任重庆市长潘文华组织建中山大路,很多坟被推平,老百姓中人心惶惶。于是请了西藏高僧来做法,修了菩提金刚塔,人心才渐渐稳定了下来。而“七星岗闹鬼”的传说也因此而流传。但这些坟墓,在城市的建设中,已经基本被平整完毕。

从事考古工作30多年,林必忠形容自己为“跨越时空的侦探”。不过,在民间老百姓看来,他们“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再看像捡破烂的”,林必忠对此也表示认同,“艰辛是肯定的,但再难也会坚持下去。说句大话,我们是为拯救文化而生,生命不息,拯救不止。”

 

来源:腾讯大渝网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