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人民网:历史影像+口述历史 让文化和文物“活”起来
人民网:历史影像+口述历史 让文化和文物“活”起来
发布人:人民网  2022-05-26

    人民网重庆5月26日电 (刘政宁、姚於)重庆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研究中心25日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上,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中心成立后,将联合诸多影像机构,致力于推动重庆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研究。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九江介绍,相关单位将以重庆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的研究与应用为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建设专业的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资料室,建设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资料数字化存储平台,逐步完善历史影像资料的搜集工作。同时,还将启动一批重庆历史文化、文物考古“口述历史”采集和抢救工程,尤其是开展三峡考古口述历史的采集、整理工作;加强学术交流,共同举办系列学术活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

  “这是重庆史学界、考古学界、影像史学界的一次牵手。”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历史影像资料是历史记忆的“立体档案”和现实的“文献记录”,且比文献资料表达更直观。口述历史则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史学研究领域,对于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重庆影像史学发展迅速,衍生出了包括纪录片《大后方》《城门几丈高》等在内的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我们结合口述历史的手法,完成了重庆母城建筑口述历史等书籍的编撰,同时也收集了大量的地图、影像和上世纪初期的史料。”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张真飞介绍,研究院目前也在和部分优秀摄影家合作,未来将继续开展出版和策展等方面的工作,让更多市民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历史影像资料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度,是其他记录资料很难企及的。”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表示,重庆市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重视口述历史,尤其是对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口述历史的抢救和整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希望中心以“小切口”讲好“大历史”,加快历史影像和口述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让重庆历史、巴渝文化更好地“活”起来。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