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 重庆日报:南宋时期的二佛寺什么样子?考古有了新发现
重庆日报:南宋时期的二佛寺什么样子?考古有了新发现
发布人:  2022-05-30

    位于重庆市合川区涞滩镇的二佛寺摩崖造像是我国罕见的禅宗造像群,也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典型代表。在摩崖造像之外,二佛寺的建筑也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优秀代表。5月30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对南宋时期的二佛寺下殿建筑发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下殿发掘探坑

    “二佛寺包括上、下两殿,上殿主要是一组清代重建的院落式结构建筑群;下殿背靠鹫峰山崖,利用西、北、南三面崖壁雕刻了1700余尊造像,多开凿于南宋淳熙至嘉泰年间(公元1174-1204年)。其上由三层楼阁整体覆盖,而在地面下,还保留有宋、明时期的建筑基址。厘清这些时期的建筑发展沿革,是本次考古的重点之一。”二佛寺考古现场负责人、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考古中心副主任牛英彬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柱础石

 

▲下殿入门处发现的建筑基址

    根据明清时期上下殿内的碑刻记载,二佛寺历经多次兴废。“南宋初开始大规模的营造建筑,包括复建藏殿。元末因战乱毁弃。明代成化年间重修,并到蜀王府求琉璃兽脊。明代弘治三年(1490年),又因皇帝诏令天下废寺,而拆毁殿柱修建大成殿被毁;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年)又复建,明末毁于战火。清代又进行重修,并多次增补殿宇,大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牛英彬说。、

 

▲铺石地面

 

▲摩崖瘗塔(龛)

    那么,在这多次兴废发生之前,南宋年间的二佛寺又是什么样子?2021年2月底至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复查和新发现文物点共计16处,包括摩崖造像、摩崖瘗塔(龛)、僧人塔墓、居士石室墓等以及寺院周围的宋代墓地、明代墓群等,同时对二佛寺下殿和僧人墓葬开展考古发掘,特别是在二佛寺下殿内发现了宋、明、清三个时期建筑相互叠压。

 

▲转轮藏

 

▲燃灯塔

    根据二佛寺下殿的宋代建筑遗迹,如铺石地面、阶条石、土衬石、柱础等判断,南宋时期,这里可能4个独立大殿。在下殿东北部,还发现了宋代的转轮藏基址,转轮藏是一种可以旋转的用于放置佛经的小木作亭阁建筑。另外,在下殿周围的巨石上发现了47座宋代摩崖瘗塔(龛),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还首次发现了摩崖瘗塔(龛)群的附属设施—燃灯塔,这些在川渝地区摩崖造像点中极为少见。牛英彬表示,这些宋代遗存的发现,不但极大丰富了二佛寺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的内涵,也对研究寺院的瘗埋制度及川渝石窟寺的功能分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复原南宋时期二佛寺的寺院格局。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