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研究取得重要收获
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研究取得重要收获
发布人:  2019-08-05

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三峡地区青铜器鎏金技术发展史研究》近期通过专家验收并结项。

回顾项目研究工作,课题组历经3年,对重庆三峡地区出土鎏金青铜器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整理,多角度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揭示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的时空分布特点,归纳总结了鎏金青铜器物及其纹饰文化内涵,采用多种现代表征分析技术深入剖析该地区鎏金青铜器制作工艺和腐蚀机制,并开展了保护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为认识三峡地区鎏金技术特点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为认识三峡地区乃至世界的冶金史提供了关键数据。

 

图一:重庆地区考古出土鎏金青铜器分布示意图

 

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中文学术期刊论文3篇,国际期刊论文3篇(包括SCI论文1篇)。

 

图二:公开发表的中英文学术论文

项目成果之一《Microstructural and Componenti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lating Technology on Chinese Han Dynasty Bronze Fragments》发表在世界级考古期刊Archaeometry,为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贡献了重庆力量。

 

图三:Archaeometry发表论文部分内容

 

此外,项目成果获奖两项,其中,《重庆峡江地区鎏金铜器发展史研究》荣获重庆市期刊协会“第十七届重庆市期刊优秀作品”二等奖;《基于文物腐蚀机制的凝胶型清洗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荣获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图四:获奖证书

 

项目研究成果呈现创新强、亮点多、层次高等特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与特色

课题最大特色体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即:基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检测手段,实现对文物实物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为再现古代科技与文化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参考数据。

 

图五:样品的元素分布mapping图

 

二、重要结论与学术观点

课题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鎏金青铜器种类及数量进行研究,揭示出该地区鎏金青铜器种类、分布以及流行脉络。同时,科技分析检测揭示当时已经开始使用汞鎏金和鎏银技术,反映出重庆三峡地区鎏金技术在秦汉时期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研究成果形成了以下重要结论和学术观点:

 

2.1 重要结论

1)重庆峡江地区出土鎏金铜器的地点有55处,共出土各类鎏金铜器658件,包括兵器、工具、服饰器、棺饰、摇钱树、车马饰、生活用具、漆器饰件、其他装饰品等9类器物。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和鎏金青铜器器物时代特点,课题组将重庆峡江地区出土鎏金铜器分为六期,见表一。

表一  各期鎏金铜器数量分类统计表

                                                                                     单位:件

 

2)研究揭示:鎏金铜器在重庆三峡地区流行时间较长,其中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晚期是鼎盛时期;该地区鎏金青铜器数量存在由少变多,再到减少的趋势。从各期出土鎏金铜器的墓葬数量统计上看出,出土鎏金铜器的墓葬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晚期数量最多(见表二),尽管其变化趋势并非逐期递增,但仍远高出其他期段,符合鎏金铜器数量的变化趋势。

表二 各区县出土鎏金铜器墓葬数量统计表

                                                                                     单位:座

 

3)各期的鎏金铜器器类组合不同。从表一我们还可以看出,兵器从未流行,仅短暂出现于西汉前期;工具与兵器类似,从未在峡江地区流行,仅出现于东汉早中期;服饰器流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但在东汉前期仍有少量发现,东汉中晚期继续出现,不过具体器名已经发生变化,由带钩变为铜镯;棺饰流行于一至六期;摇钱树仅流行于东汉中晚期;车马饰和生活用具仅流行于两汉时期;漆器饰件自西汉前期开始出现,延续至六朝时期;其他装饰品流行时段也较长,自西汉前期流行至六朝时期。

 

4)鎏金铜棺饰为各期最为流行的器类。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鎏金铜棺饰是唯一流行于全部六期的器类;除第二、四期外,鎏金铜棺饰均为各期数量最多、占鎏金铜器总量最多的器类,说明鎏金铜棺饰是所有9个器类中,最受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的器物。

 

5)重庆地区鎏金铜器主要流行于峡江地区的丰都、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统计各区县、各期出土鎏金铜器的数量制成图六。结合图六以及表二,我们可以发现,丰都、万州、云阳、巫山地区出土鎏金铜器的墓葬数量最多,出土鎏金铜器数量最多、延续时段较长,表明上述地区为峡江地区鎏金铜器最为流行的区域。

 

图六:重庆地区各区县出土鎏金铜器统计图

 

2.2学术观点

 

1)鎏金青铜器作为重庆三峡地区战国至六朝时期墓葬中一种重要随葬器物,具有流行时间长和器型种类繁多的特点,显示出该地区鎏金技术具有独立和成熟的发展体系。

2)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铜器大量流行并非偶然,是基于峡江地区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传统。三峡地区丰富矿产资源,特别是丹砂大规模开采,为鎏金铜器在该地区的盛行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重庆先民商代晚期已掌握青铜冶铸技术,战国时期已掌握先进的错金银技术,为鎏金技术的出现、流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链接一:黄金的使用和汞的提炼是鎏金工艺出现的重要前提,根据文献记载,这两种矿产资源在三峡地区及其邻近的四川盆地储藏颇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到“梁州,厥贡璆、铁、银、镂、砮、磬”,徐中舒先生认为,“璆”为黄金之美者,为纯金。《华阳国志》中记载涪县(今四川绵阳市)、晋寿县(今四川广元市)均产金,其民“岁岁洗取之”。《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巴郡涪陵为今涪陵、彭水、酉阳、秀山等地区,与贵州铜仁为邻,是我国重要汞矿分布区。

链接二:冶炼青铜船形杯的发现,证明商代三峡地区已经出现青铜冶炼技术;锡的含量为10-15%的青铜兵器、工具,体现了该地区青铜铸造的科技水平。

 

图七:重庆地区青铜冶铸造科技考古分析图

 

丰富的矿产资源与先进的铸造技术为鎏金铜器在峡江地区的出现、流行提供了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然而,峡江地区战国至六朝时期鎏金铜器盛行,应该与东面的楚文化以及西面的成都平原地区有更直接、深刻的关系。

3)考古发掘揭示一些低级别平民墓也会出土少量鎏金青铜器,说明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深受社会各阶层重视,成为葬俗中的关键随葬;另外,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秦汉时期,重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的使用已经跨越了阶层,深受各个阶层的喜爱,是其在汉代三峡地区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

4)丰都至巫山一带是目前三峡地区鎏金铜器出现最多的地区,尤其以鎏金铜棺饰最为流行。该地区盛行鎏金铜棺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三峡地区处于沟通成都平原与江汉平原的要道,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鎏金铜棺饰的流行;第二,三峡地区汉代鎏金铜棺饰是民间多种思想杂糅,宗教信仰复杂性的产物;第三,汉代盐官所在的涪陵、忠县、万州、云阳、奉节、巫山等地与鎏金铜器主要分布区的重合并非偶然,随葬鎏金铜器的墓葬一般出土物丰富,规格较高,推测部分墓主人应为掌控当地盐业资源和贸易的社会上层阶级。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鎏金青铜器是古代巴渝文化中一只奇葩,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艺术和科技价值。但是,由于鎏金青铜器样品的珍贵性和难以获得性,该方面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本课题对重庆三峡地区出土鎏金青铜器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了三峡地区鎏金青铜器资源时空分布、历史演变脉络,也展示了鎏金技术的科学内涵,为三峡鎏金青铜器研究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新颖而真实的参考资料。项目成果填补了三峡地区考古、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古代三峡地区的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为弘扬巴渝文化提供新的和重要参考资料,为鎏金青铜器保护、复制和修复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杨小刚)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