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在巴南谈巴文化
在巴南谈巴文化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9-11-22
编者按:本文根据王川平研究馆员在2019年11月15日“巴文化与文化遗产——2019 年度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发言录音资料整理而成。
 
在巴南谈巴文化
 
王川平
 
 
 
▲ 王川平研究馆员 | 冯亚宏摄
 
 
几千年来,从巴国到巴郡,再到巴县,最后到巴南,在这块土地上,巴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延续。巴南区是当今重庆的一部分,是重庆母体的一部分,巴南拥有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沉淀和母亲般的尊荣。
 
 
▲ 巴蔓子画像
 
巴南梳理出“忠勇守德、尚文崇新”的巴南精神。巴蔓子将军借兵护国,以头谢楚,至忠至勇,守护的是那份至诚至信,守护的是无比的爱国之心。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呼出“中华共和国”的时代强音,他的忠勇是源于对中华民族的至深之爱,代表着“忠勇守德”的精神。王尔鑑和向楚编撰的两部《巴县志》,是老巴县文风鼎炽的记录和标识,极具“尚文崇新”之举。重庆巴县的大艺术家龚晴皋则是巴南尚文崇新的代表,在文学与艺术上有卓越成就,集诗、书、画艺术为一体,创设书法“孩儿体”,绘画“拙画”、“丑石画”、“变形画”,在美学上树立以“丑”、“拙”为美的新取向。晴皋画、晴皋字一度成为巴蜀地区书香与文化的代名词。
 
 
▲ 邹容(1885年-1905年)
 
邹容生于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渝中区),是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写成《革命军》。
同年,在上海英租界入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月3日死于上海狱中。
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巴南精神的提炼求史有源,于史有据,言之凿凿。巴南精神一方面来源于与巴国、巴郡、巴地、巴文化、巴人、巴县、巴南相关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又扎扎实实植根于巴南现实的土地上。
 
巴文化可以这样理解:巴文化是古代巴人在其所在的区域内所产生的文化,体现出巴人的价值取向和历史真实感,巴南则是巴文化传承与延续的载体。
 
上述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而在考古学上的巴文化要说清楚则有点难度,其中,巴国立国时期的巴文化是最难寻找的一段。在三峡地区发现有不少新石器时期和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我认为并不能笼而统之为先巴文化和巴文化的遗存。虽然诸如四川宣汉罗家坝、重庆涪陵小田溪、重庆巴县冬笋坝等战国时期的遗存,带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但是其时代较晚,目前尚不能直接与巴国立国时期的文化建立联系。
 
 
▲ 宣汉罗家坝出土精美青铜器
 
 
▲ 涪陵小田溪出土青铜鸟形尊
 
要找寻巴国立国时期的巴文化,首先要找到巴国立国时在何处。从历史文献中,从巴国立国到亡国都是可证的,但是周武王伐纣后的巴国又在何处?曾经,学术界寄希望于三峡考古能解决此问题,但是未能找到巴国立国时的相关遗存,可能说明立国时的巴国不在重庆,不在三峡地区。董其祥先生的《巴史新考续编》中有这样的启示,商周之际巴人应在汉水流域,而后逐步沿着汉水南下,在南下的过程中,遭遇楚人势力,于是用“打游击”的方式向南和西迁徙,最后到达清江流域和三峡地区。
 
 
 
▲ 董其祥先生的《巴史新考续编》
 
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对巴国立国时的所在地可作一个大胆的推测。湖北学者认为香炉石遗址是巴国的国都这一观点应持保留态度。历史文献中清晰地记载了巴与邓相邻,邓在河南,那么巴应在离邓不远的地方。最初的巴国即受封的巴国,应该是在河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大巴山以北及汉水中上游区域。
 
 
此外,必须从巴国当时的国际关系来分析巴国立国时的所在地。在甲骨文中有提到商王武丁伐巴方,此“巴”不可能在距离商都极远的三峡地区。在春秋时期,巴人、巴国在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其中记载了巴国的几次军事活动:一次是公元前703年,巴攻邓;一次是公元前680年前后,巴多次攻申;一次是公元前611年,巴与秦、楚联合灭庸,还从中获得土地,这块土地有可能成为巴人以后渡汉江的根据地。所以,从当时巴国的国际关系来分析,巴国在立国时期不可能在三峡地区。
 
三峡地区商周时期的遗存与巴国之间又有何关系?三峡地区商周时期的遗存有可能是当地土著居民的遗存,而姬姓巴人是代表巴国上层,是在春秋早中期以后被迫迁至三峡地区的,这在史料上也有着清楚地记载。
 
 
▲ 涪陵小田溪出土贴金刻花剑鞘短剑
 
巴国亡国后也要讲巴文化,因为巴文化一直存在。公元前316年,虽然秦灭巴,但是秦为了攻楚,在巴地实行了宽松的政策,巴族与巴文化得以保存。从现在考古发现来看,晚期巴文化的墓葬里多随葬有兵器,说明巴国尚武,人皆勇士。其中,巴蔓子将军的忠勇精神一直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化是重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寻找巴文化的发展路径,就要寻找周初受封,巴人立国时期的巴文化。三峡地区星罗棋布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商周文化遗存是当时这一区域的人们对该地区开发的证据,为巴人进入该区域并实行国家治理和文化整合准备了条件。
 
文稿:李   蕾(整理)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