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深化巴文化内涵价值 助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
深化巴文化内涵价值 助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
发布人:重庆考古  2019-12-05

按:下文为作者在2019年11月15日于巴南区举行的“巴文化与文化遗产——2019年度巴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发言,发表时略有增删和修订。

 

深化巴文化内涵价值 助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 

 

“巴文化与文化遗产——2019年度巴文化学术研讨会”经过一天研讨,终于到了最后总结阶段。今天上午,巴文化研究会刘豫川会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程武彦馆长、巴南区人民政府何友生区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回顾了巴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新时期巴文化研究、保护、利用、传承提出了期望和建议,并达成了把巴南作为巴文化研究会研究基地的共识。上午还举行了专家主旨学术报告,我们有幸聆听了王川平、段渝、黎小龙、孙华先生从不同侧面对巴文化发表的深厚学术洞见,他们在巴文化学术视野上的高度、对考古成果解读的审慎态度、对巴文化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关切度,令我们深思和感佩。

 

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一 | 冯亚宏摄

 

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二 | 冯亚宏摄

 

今天下午,大家又济济一堂,围绕这次会议的主题,分为两个小组深入讨论了巴文化和巴渝文化的相关问题。巴文化方面,有巴历史文化、巴文物考古、巴文化传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巴渝文化方面,有巴渝历史、巴渝考古、巴渝文物、巴渝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从地域范围来看,有来自北京、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唯一遗憾的是,陕南是早期巴文化的重要高地,这次会议没有陕西的专家。这次会议,名家荟萃,青年才俊云集,研讨题材丰富,形成的成果丰硕,必将极大推动巴文化、巴渝文化的研究。因此,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在这里,我要利用主持人的特权谈一谈对巴文化研究的看法。我先讲一个故事。大约在2003年,我应邀参加一个有关巴文化的课题论证会。在会上,我谈到重庆人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必须加强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挖掘,应更加深入开展巴文化研究,大力推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为年轻的直辖市树立文化自信云云。同时,我还谈到巴文化研究应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巴文化、蜀文化从考古上已经具备分辨的基础,历史学上研究巴文化也应该可以做一些工作。那时候我很年轻,以为这样的呼吁对推动地域文化建设是有裨益的。但是会议茶歇时间,我不经意间听到两位先生闲聊时对我的批评对话,说我是“李登辉”,巴文化、巴渝文化的提法与巴蜀文化背道而驰,是与四川搞文化切割,是搞文化独立。虽然我理解川渝分治情况下,不同背景的人对巴蜀文化有不同认知,相关的口水仗在民间也打了不少,但从学术上来说,我认为不应该动辄“扣帽子”、“打棒子”。为此,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好在如今,巴文化在历史层面的研究更深、更细、更成体系,考古发掘取得巨大的进展,巴文化遗产保护也较过去有根本性改观。巴文化研究正愈来愈受到重庆、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等地区学者的重视,巴渝文化成为重庆官方提倡的五大或六大文化形态之一。现在,我们谈巴文化、巴渝文化越来越有底气,四川的专家对蜀文化、古蜀文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都还提出了天府文化的概念,社会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的评价更加正面,重庆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烈。

 

《重庆地域特色文化》

 

我本身是四川人,当然现在也是重庆人,不认为单独谈巴文化、巴渝文化是一种离经叛道,反而是对巴蜀文化的深化和细分。中华文化是由若干地域文化构成的、多元一体的优秀文化,巴蜀文化正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若以上古而言,巴蜀文化则包括了巴文化和蜀文化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文化既有相似的地方,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不断融合,也有各自的内在发展逻辑和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很愿意以我参与编纂的《重庆地域特色文化》“序言”中的一段话来为巴、蜀文化的和谐而多层面的关系作注脚:

 

“巴蜀文化是以巴蜀地区为依托,

北及天水、汉中,

南涉滇东北、黔西北,

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

具有历史延续性表现形式的区域文化。

巴文化与蜀文化始源独立又交融发展。

 

巴地“滨江山险,其人半楚,姿态敦重”;

蜀地“地称天府,君子精敏,小人鬼黠”。

 

巴文化豪放阳刚的美学风格与蜀文化阴柔婉约的美学风格如双星闪耀,各美其美。

二者在不断的交流、碰撞、融合过程中,

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互融格局,

造就了巴蜀文化刚柔相济、文质互补、阴阳相和的文化共同体,美美与共。”

 

当然,我们建立文化自信,涉及到历史文化的时候,千万要避免以现行行政区划去割裂文化,这也是这次邀请这么多相关地区的专业人士来参会的原因。反过来,任何一个地方的人的文化自信,都是建立在其生长的乡土、其所处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的。只有加强地域文化研究,不断增进人与土地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增进文化认同,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基。

源远流长的巴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构成单元,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文化之母、重庆文化之根。目前,巴文化在巴蜀文化、巴渝文化研究中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广度,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社会大众中的知识普及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对于未来巴文化研究工作,在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要加强考古基础地位。

有关巴的历史文献已经挖掘得十分充分了,地下文物遗存是一种重要的非传统文本,巴文化研究到了从历史研究为主转向历史与考古研究并重的新阶段,考古新材料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成为巴文化持续深化研究的基础。下一步的考古工作,要更加重视巴文化腹心地区,加强嘉陵江所在的三江流域、以重庆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的考古发掘;要扩大考古工作范围,把视线投向陕南等地区,争取在早期巴文化考古上取得新突破;也要注重鄂西北与楚、邓等国接壤地区的考古,有利于实证早期巴人的活动历史;还要注重湘西北、黔东北、四川东南部宜宾以下长江段等地区考古,有助于阐明巴文化腹地的文化与人群状况,以及与南方诸民族的关系;要加强庸、夔、麋、罗等与巴国密切的诸侯考古,进一步研究巴文化国家与巴国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要拓展、深化研究领域。

在深化索隐勾陈史实、探索发现史迹、建立完善文化谱系等外,要积极拓展文化事项研究,深入开展巴文化社会研究。转变巴文化研究范式,更多关注巴文明起源模式和文明形态、生业形态、聚落形态和人地关系等重大问题研究,更多关注巴文化族群资源开发、手工业生产、商品贸易、交通物流等。注重从中国历史发展、巴蜀文明进程的整体框架中把握巴文化,阐明巴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注重巴文化精神形态、宗教形态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加强与周边文化和后续土家族文化的比较研究,更加重视科技考古在巴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理论与方法的应用与总结等。

三要注重应用研究。

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除了探索古代社会规律和文化进程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成果转化,做好公众历史、公众考古,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要加强巴人、巴国精神的凝炼,彰显巴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当代人能够从中吸取更多营养。要规划好巴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建设一批遗址公园,强化博物馆巴文化展陈展示。要注意巴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创造性应用,积极对接好创意设计、艺术创作、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切切实实让巴文化在现代空间、当代社会落地生根。学术研究也要注重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好、设计好、引导好诸如巴文化演艺、巴文化节会、巴人小镇、巴文化公园等社会项目做深、做实、做科学,产出好效益。

 

文稿:白九江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