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保护 > 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二 :渝中区珊瑚坝岛、南岸区广阳岛
重庆市江心岛链历史文化探秘之二 :渝中区珊瑚坝岛、南岸区广阳岛
发布人:  2019-06-13

重庆市的长江江心岛各有特色,本期将要介绍渝中区珊瑚坝岛和南岸区广阳岛,这两座江心岛对大多数重庆人来说都耳熟能详,也是一代代重庆人儿时的游玩记忆。历史上,重庆有三座长江江心岛曾经存在过机场,其中一座在鱼洞大中坝岛,被称为“大中坝机场”,主要用作中间机场和迫降场。其余两座是重庆近代史上最早的机场,一座是珊瑚坝岛上的重庆首座民航机场;一座是广阳岛上的重庆首座军用机场。珊瑚坝岛和广阳岛面积较大,历史悠久,岛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重庆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重庆作为战时首都这段记忆的重要实物见证。

 

珊瑚坝岛(渝中区南纪门街道)

 

 

珊瑚坝岛位于渝中半岛石板坡以南约200米处长江中,东西长1.2—1.8公里,南北宽0.6公里,面积约1.3平方公里。受季节水位影响,每年夏秋季节汛期,珊瑚坝岛会有几个月被淹没。珊瑚坝岛还是巴渝十二景—“黄葛晚渡”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宋代,黄葛渡就已形成,南宋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曾写道:“龙门东去水和天,待渡行人暂息肩,自是晚来归兴急,江头争上夕阳船。” 

明代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纪》中记载:“南纪门外大江对岸南城坪有黄葛古树,偃盖渡傍。江横大洲曰珊瑚坝。舟子曲折行乃达彼岸。雨余月际,遥睇江烟苍茫间,舴艋往来,飘如一叶,亦佳趣也。”

清·乾隆《巴县志》中记载:曾任奉节知县的清代著名诗人姜会照也曾为黄葛晚渡赋诗,诗中提到珊瑚坝,诗云:“老树根蟠古树旁,珊瑚秀插水中央。空江秋影烟波阔,小立冥濛望野航。”

 

▲ 珊瑚坝岛

 

珊瑚坝岛上至今没有开展过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早期遗存情况尚不明确,其作为抗战时期的岛上机场最为人熟知。1933年,中国航空公司开辟渝蓉航线,因广阳岛机场离市区太远,且主要为军事用途,中航决定在珊瑚坝岛修建陆上机场。同年11月开始修建,由四川省政府拨款,三益建筑公司承建,机场长900米、宽150米,其中跑道长730米、宽45米。

因每年汛期珊瑚坝岛会被江水淹没,机场内无永久性建筑,仅设置简易竹棚作临时会议室和候机室使用。每年汛期,竹棚均会临前拆除,民航飞机也改为在广阳岛机场起降,其后改为在九龙坡或白市驿机场起降。受珊瑚坝岛地势影响,民航飞机只能单向起降,即向西起飞,向东降落,沿江飞行。

 

▲ 珊瑚坝岛历史照片1

 

为方便旅客乘机和装卸货物,机场北岸搭有浮桥,上得江岸后再登300余级石梯与南区干路相通。沿石梯而上的巷道,民间称为燕喜洞“飞机码头”,今在此处仍有该地名,只是周边环境已大变样,难以想象构建当时情形。

 

▲ 珊瑚坝岛历史照片2

 

珊瑚坝机场还曾开创了利用弯跑道转弯起飞的先例。1944年11月21日,美国一架B—29远程轰炸机因油料不足迫降在珊瑚坝机场。但因机场跑道太短,远低于B—29起飞滑行所需长度,加油后再次起飞十分困难。当时,重庆当局紧急调集上千民工至珊瑚坝岛,向东加长跑道至江边,沿江边转弯后再加长一段,与原跑道形成20度夹角,同时将飞机上所有弹药和部分装备卸下,减轻飞机重量,B—29在珊瑚坝机场得以顺利起飞。

 

▲ 珊瑚坝岛历史照片3

 

季节性淹没给珊瑚坝机场使用带来诸多不便,1950年,重庆的民航班机全部改在白市驿机场起降。1951年,重庆航站也迁至白市驿机场,珊瑚坝机场从此废弃。

 

 

广阳岛(南岸区峡口镇)

 

 

广阳岛位于重庆主城区下游、铜锣峡出口处,与江北区郭家沱望江地区隔江相望,隶属南岸区峡口镇。《太平御览》卷五三引梁代李膺《益州记》:“广阳州东七里,水南有遮要三塠石,石东二里至明月峡,峡前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圆孔,形如满月,因以为名。”——这是广阳岛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比《益州记》成书时间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提到“巴子时虽都江州……其郡东枳,有明月硖、广德屿”,有人据此认为广阳岛早期亦名“广德屿”,联系该段前文言及“今东突硖下畜沮是也”和后文“故巴亦有三硖”,此处“广德屿”应为“广德硖”之误,否则与“三硖”之说对应不上。明代曹学佺所著《蜀中名胜记》引旧志道:“治东江浒广阳坝,即广阳州也。”

 

▲ 广阳岛

 

广阳岛是重庆市面积最大的江心岛,东西长5.2—5.5公里,最宽处约2.3公里,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根据最新卫星图测量)。民国《巴县志》提到“江中孤屿成洲,曰广阳坝,开面数百亩”,此处所谓“开面”是传统堪舆理论中地块上所谓“分而不敛、仰而不覆、向而不背、合而不割”的部分,由此可见广阳岛地势之优良、土地之肥沃。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广阳岛上生产和生活。

在2007—2008年的三峡库区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中,在广阳岛发掘清理了2处新石器时代窑址和6座土坑墓,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锄等石器工具。在一座土坑墓中发现侧身屈肢葬遗骸,是典型的三峡地区中坝文化晚期埋葬习俗。

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广阳岛上再次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石器。2011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广阳岛考古工作中又发现了沱湾遗址、陈家湾遗址这两处较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一处规模较大的汉至六朝时期墓群,出土了丰富的遗物。

 

 

▲ 新石器时代遗存

 

广阳岛周边历年多有巴文化墓葬发现,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2007年在朝阳河嘴就发掘了一批战国巴文化墓葬,出土了青铜柳叶形剑、青铜矛等。

▲ 朝阳河嘴遗址出土战国青铜柳叶形剑

 

▲ 朝阳河嘴遗址出土战国青铜矛

 

1997年大兴场居民在建房过程中,也挖到镶嵌绿松石铜钫等重要铜器。岛上居民在日常耕作中亦零星发现青铜剑等。可见,广阳岛也是巴人活动的重要地区。此外,广阳岛上还存有汉至六朝的楼土堡遗址、清代的张公庙遗址等,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地下文物,未经考古发掘,就在平场整理过程中被破坏了。

广阳岛早期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人惊叹,而其近现代的历史则多了几分悲壮。1929年,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刘湘在广阳岛征地200余亩兴建军用机场,共建造飞机棚3座、机器棚1座,材料仓库、地下炸弹库、油库、木料室等各1间。1935年,刘湘奉蒋介石命扩修广阳岛机场,拓宽场面,建棚厂2座,设有航空司令部、营房等。1938年,又大规模扩建机场,预备作为抗战的军用机场(珊瑚坝机场每年涨水期间,民航飞机在广阳岛机场起降)。多次扩修后的机场场面达1500米长,其中,跑道长1100米、宽40米,碎石鹅卵石道面厚0.3米。机场场面及军营、马路等设施共占地900余亩。抗战中,驻守广阳坝机场的是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保卫重庆的空战中,尽管敌我空中力量悬殊,仍顽强的多次驾驶战机升空作战,留下悲壮身影。2011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调查确认,广阳岛机场抗战遗址群还保留了20余处相关遗址,包括碉堡8个、油库6个、士兵营房8栋、防空洞2个、发电房1个、美军招待所平房2栋,已公布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 广阳岛抗战遗址(碉堡)

 

▲ 广阳岛半地穴式碉堡-布局图

 

1949年,广阳坝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接管。1956年10月,经成都军区和中国民航重庆管理处同意,广阳坝机场移交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航空俱乐部。上世纪80年代初,航空俱乐部撤销后,广阳坝转归市体委训练基地,项目有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柔道、足球、篮球等,这里成为川渝体育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不少世界冠军。1986年,中国曲棍球第一个训练基地落户广阳坝,可以说中国女曲的辉煌在此孕育。2011年,广阳坝体育训练基地迁出,走完了它在重庆体育史上的流金岁月。上世纪50年代,机场以外的另一部分土地经市政府批准后,开垦为广阳坝农场,命名为“重庆市广阳坝园艺场”,另外也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后来还成立喂养荷兰花奶牛的畜牧队等,直至本世纪初。

 

现在,广阳岛的保护利用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确定了广阳岛“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发展定位和“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的规划定位。下一步,广阳岛必将在“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孙慧)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