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保护 > 预防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新趋势
预防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新趋势
发布人:  2019-07-23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纪录片走红后,文物修复师这一神秘的职业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各地文博单位纷纷推出了“我在**修复文物”的系列宣传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纷纷加入文物修复行业,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年新来的5名文物修复学员。故宫文物修复师更是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职业,据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今年招了88名新员工,4万多人报名,经过抬高门槛,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能报名,最终17000人参加了考试。“名牌大学硕士以上才有机会在故宫修文物?”这一话题迅速引发热议,网友吵翻:学历=能力?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争论,不管什么样的学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师,不仅需要过硬的手艺,还要掌握—定的历史、化学、物理、美学、材料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然而,面对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遭受的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害,如青铜器的锈蚀,纺织品和书画的褪色、虫蛀,石刻的风化等情况,只需要简单地进行修复就可以了吗?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其长久地保存下去,研究文物的有效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划为重点内容,《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文物保护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确保文物安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预防性保护吧。

 

一、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要弄清预防性保护,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保护”?在保护学科定义中,保护和修复有着显著区别,保护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控制环境,将文物的损害降低到最低;二是抑制损害并使其处于稳定状态,防止发生进一步损害。修复是保护第二点含义的延伸,是使文物能够继续保存和陈列的手段。弄清了什么是保护,自然就不难理解“预防性保护”这一概念。文物预防性保护就是以文物为本,重在预防,主要通过控制环境,为文物提供合适的保存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损坏文物的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研究,最大限度地避免对文物的损害。

 

二、预防性保护能做哪些?

 

国外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已形成体系,其主体内容大致涵盖三个方面,即累积型风险研究、事件型风险研究以及风险管理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我国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则相对具体,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建设环境监测平台,针对温湿度、光照、污染气体(包括颗粒物)等配置监测终端。

文物保存环境调控:配置温湿度、空气净化器等主动调控设备,配置调湿剂、吸附剂等被动调控材料。

文物日常养护:主要包括文物的消毒和清洁等。

文物病害评估:主要是指通过对文物的成分结构以及病害等进行检测分析,提高文物风险识别、评估等技术预测预见能力。

多功能综合平台:集文物分析检测、应急保护、探测发掘技术、精密测绘等高新技术于一身,能第一时间抵达考古发掘现场的实验室平台。

 

三、我们做了哪些工作?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非常重视预防性保护工作,目前已经顺利实施了两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 改善文物保存环境

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一般可分为相互关联、范围由大及小的四个层次,包括室外环境、大环境、小环境及微环境。我们通过多种手段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稳定、洁净”调控,最大程度地保障文物安全。 

1. 室外环境:这个是人为无法轻易改变的,重庆地区常年高温高湿,非常不利于文物的保存,因此迫切的需要改善其他环境条件来保障文物安全。

2. 大环境:是指覆盖整个建筑的空间环境,主要通过在室内配备中央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系统等设施进行改善。

3. 小环境:主要是指文物库房、展厅等室内空间环境。我们在文物库房添置高效除湿机,加强了文物保存小环境的调控能力,除此之外,还在文物保护实验楼建立了一套集中式中央清洁系统,保障了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有相对“洁净”的环境。

4. 微环境:包括展柜、储藏柜、文物囊匣内的微小空间环境。针对重要的文物,我们为其订制无酸囊匣、文物柜架、防潮存储柜等多种辅助设备,创造了稳定的微环境。

 

  

集中式中央清洁系统主机                                                     防潮柜(黑)和除湿机(白)

 

   

无酸纸囊匣

 

(二)增添文物养护设备

文物养护是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文物的消毒和清洁等。文物收藏前如果不先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尤其是有机质类文物,不但文物本身会继续损坏,而且会影响到原有藏品的安全。例如,我们利用真空消毒熏蒸系统对重庆开州博物馆馆藏的104件皮影文物进行了消毒熏蒸,处理效果良好。

 

  

利用消毒熏蒸系统处理皮影霉斑                                                        皮影文物修复                   

 

   

牡丹假山保护修复前后

 

(三)加强文物病害评估

如同病人看病需要做检查一样,文物病害的评估、形成机理的研究往往也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可以为其治理提供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然而金属文物、陶瓷文物、有机质文物、石质文物等不同质地的文物材料各异、工艺繁多、病害复杂,而且又有无损微损的要求,到底能做哪些方面的分析呢?

1. 形貌观察:主要是利用各类显微镜对文物表面特征进行微观观察,比如金相显微镜可以研究文物的铸造工艺,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偏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可以研究文物的表面加工工艺及细微结构。

 

   

金相显微观察                                                                       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

 

  

鎏金器表面二维成像                                                            鎏金器三维成像及测量

 

2. 结构分析:可以利用X光探伤、热红外成像仪、工业CT扫描等仪器对器物进行检测,从而了解文物的内部信息,如病害状况、加工工艺、修复痕迹等。我院定制的考古专用CT检测仪能够清晰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被测文物的内部结构及病害,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对考古出土青铜器、铁器、陶瓷器尝试了透视分析,解决了用肉眼无法判断文物内部结构及病害的问题。

 

  

CT透视检测                                                                         出土青铜器透射照片

   

铜镜的透视照片       

 

出土钱范的透射照片

 

此外,利用热红外成像仪观察石质文物的内部裂痕、空鼓等情况,可以为文物修复保护提供依据。

  

对院馆藏石狮子进行热红外测量

 

3. 成分分析: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我们主要配置了便携式合金分析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检测仪器,可以对文物组成元素、锈蚀产物成分等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用合金分析仪对鎏金铜棺饰进行检测                                   便携式激光拉曼仪检测锈蚀物样品

 
(四)提高病害治理水平

各类文物病害情况不同,治理方法也多种多样,结合我院考古现场发掘工作的特点,我院引进了一批适用于考古现场文物应急保护的设备工具,包括非接触在线分光测色系统、激光清洗机、热蒸汽清洗机、拉杆式可移动过滤器、考古探测透视系统、非接触三维扫描仪等。其中激光清洗和热蒸汽清洗作为一项新兴的表面清洁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如绿色无污染、控制性好、与工作物质不接触等,在某些情况下优越于传统的清洗技术。我们分别将激光清洗和热蒸汽清洗机应用在金属文物、石质文物、皮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除去上,发现激光清洗均取得良好效果,而热蒸汽清洗机则更适合应用于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除去。

 

  

激光清洗机在金属文物上的应用                                          激光清洗机在石质文物上的应用

 

   

激光清洗机在皮质文物上的应用                                          热蒸汽清洗机在石质文物上的应用

 

(五) 健全风险预控机制

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设立相关岗位职责,形成了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协调、监测、分析、处理、预案等一系列风险预控机制,最大程度地保障文物安全。

 

四、结语

 

通过两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我院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文物修复保护工作逐渐由“抢救性修复”向“预防性保护”转变。我院两期预防性保护项目工作的顺利完成,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业内专家的宝贵意见、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我院准备申报第三期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在前两期基础上,主要针对考古发掘出土珍藏文物,为新建的文物标本库房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测和调控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顾来沅)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