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工作论证会召开
2月2日至3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四川省文化厅、重庆文物局在成都召开“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工作论证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王琼、重庆文物局局长幸军,川渝地区相关科研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参加会议。川渝地区拥有极具地域特点的丰富石刻文物资源,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长年以来受风化、生物病害、水侵蚀破坏影响,保存状况严峻。总的来看,针对川渝地区石窟石刻风化、生物病害、水侵蚀等主要病害的关键技术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开展的保护工作有限,且与川渝石窟历史、宗教、文化一脉相承的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散、乱、小等现象。
“川渝地区石窟石刻保护专项”工程拟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文物局共同发起,提出了确立集学术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保护工程实施、新技术应用、保护与展示创新相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及培养、跨区域创新联盟合作机制于一体的系统性、重大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标与设想。
与会人员认为,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具有重大的文物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前期工作基础,要力争将该专项纳入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级重大综合性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通过该专项的系统化、周期化、规模化、一体化和跨区域合作,明显改善川渝地区石窟石刻的保护利用状况,提升我国石质文物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和科学研究的综合水平。(文研)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5-2-13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