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健/重庆渝北区
重庆老城区的寺庙宫观,记载着重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丰富了山城的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史料及历史老人提供的线索,笔者得知截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本埠尚存寺庙宫观260余座,其中老城区渝中区拥有寺庙宫观94座,为全市最多者。乡贤向楚主编的《巴县志》称:“巴处山川形胜之地,立国最古,前代名迹,较然彰著。”
小什字、储奇门地段
有寺庙19座。棉花街二郎庙、观音寺、崇庆庵。机房街东岳庙。罗汉寺街罗汉寺。长安寺街佛学社。赣江街万寿宫。报恩巷报恩寺。陕西路三元庙。小巷子旗蠹庙。望龙门观音庙、王爷庙。刁家巷东华观。文华街文昌宫。下黉学巷禹王庙。二府衙街巴县县庙。林森路三忠祠。圆通寺街圆通寺。王爷庙街王爷庙。
现存庙宇有三,其一为罗汉寺,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先后更名为龙神祠、古佛岩,清末方更名罗汉寺。其二为湖广会馆内的禹王宫,由湖南、广东等八省来渝商人集资,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主祀治水的大禹。其三为东华观,为全真龙门派道观,规模宏大,从较场口延伸到储奇门。1939年遭日机轰炸,大部分毁坏,幸存的藏经楼改为军委会仓库。后来修建凯旋公路从庙中穿过,遂分为上下两部分。惟因年久失修,一直未开放。
邹容路、较场口地段
有寺庙8座。富城路祖师殿。民权路关岳庙。中华路张爷庙。中兴路清真寺。三教堂街能仁寺。中华路文庙。兴隆台街飞仙岩。飞仙宫街飞仙宫。
现存庙宇有三,其一为关岳庙,原名关帝庙,供奉关羽,属于道教宫观,约始建于明神宗晋封关羽为帝之后。明末张献忠攻陷重庆,乱兵纵火烧毁大殿,只余偏殿,清同治二年重修。1914年奉大总统袁世凯令,将岳飞并入同祀,改名关岳庙。近年因旧城改造,拆迁到浮图关下嘉陵江畔。其二为能仁寺,创建年代不详,原名三教堂,属佛教临济宗派尼姑庵。其三为清真寺,原名重庆清真西寺。明朝万历年间,由河南来渝穆斯林马文升倡议,集资兴建。1939年毁于日机轰炸。1943年,由中国回教救国会发起重建。1996年改建,除接待本埠信众外,还接待外国旅渝穆斯林礼拜。
七星岗、观音岩地段
有寺庙25座。兴隆街观音阁。纯阳洞街纯阳洞庙。神仙洞街神仙洞庙(又名盐锅骑寺)。归元寺街归元寺。民生路莲花洞、兴隆庵。上安乐洞街普度佛堂、安乐洞。下安乐洞街宝华寺、紫霞精舍、莲花庵。鲁祖庙街鲁祖庙。金汤街五福宫。和平路红庙、普善堂、培德堂。水市巷天宝下院。新民街清和观、存心善堂。劝学所普善寺。仁爱堂街龙王庙、体心善堂。书帮公所街书帮公所庙。厚慈街举善堂。自信巷观音岩庙。
南纪门、石板坡地段
有寺庙15座。南纪门莲池精舍。一字街观音寺、文觉寺。石板坡街白云观。鱼鳅石崇善佛堂。上石坡棚三元寺、报恩佛堂。神仙洞街妙善堂。王家坡静福寺、观音阁。大水井观音庙。宝善街宝善寺、观音堂。猪行街大佛寺。勤学所大悲寺。
两路口、上清寺地段
有寺庙6座。飞来寺街飞来寺。枣子岚垭同善佛堂。双溪沟重新佛堂。蒲草田至善佛堂。曾家岩龙泉观。中山四路土地庙。
鹅岭、大坪地段
有寺庙7座。遗爱祠街报本祠。新市场佛院寺。大坪张氏祠堂、王氏祠堂。凤凰梯万佛寺、观音庙。九坑子观音岩。
菜园坝、黄沙溪地段
有寺庙3座。木棒街观音庙、铁道街大佛庙、黄桷村弥陀寺。
洋教堂
基督教7座。戴家巷卫理公会福音堂、九块桥街内地会福音堂、保安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卫理公会社交会堂、苍坪街公谊会教堂、放牛巷重庆神学院教堂、中山四路求精中学卫理公会教堂。
天主教4座。五四路蹇家巷真原堂。民生路若瑟堂。火药局街圣心堂。领事巷仁爱堂。
现存洋教堂有三,其一为天主教若瑟堂,该堂奉若瑟为“主保”,故名,始建于1879年。1940年5月被日本飞机炸毁,唯钟楼坚固未受损,1946年8月修复。从1952年起,若瑟堂成为天主教重庆教区主教座堂。1998年,政府投资修复教堂钟楼上之尖顶。其二为基督教圣爱堂,原名社交会堂,1900年前后,由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在较场口演武厅修建鹿依士纪念堂,进行传教活动和综合性的社会活动,故名。1939年被日机炸毁,1943年重建。1998年4月拆迁,新建后更名为圣爱堂,位于民权路。其三为基督教解放西路礼拜堂。抗战期间,武汉、万县等地路德会教徒逃难来重庆,成立路德会团契会。1946年,美国基督教路德会在此购地建教堂,1948年举行献堂典礼,正式成立路德会重庆区会。1992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重建,1996年竣工开放。
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3-04/08/content_348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