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动态 > 北碚臭虫湾碗椁墓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北碚臭虫湾碗椁墓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布人:重庆考古网  2011-09-27

2009年10月,北碚北陵药业厂工人崔云俊,在东阳街道东阳村臭虫湾偶尔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一座“碗山”,北碚区文管所接到报告前往现场勘察,初步判定为一清代碗椁墓。我单位获悉情况后,在北碚区文管所协助下,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

该墓为土坑、碗椁、土冢墓,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残长460厘米,宽约280厘米,最大深度138厘米。封土厚20厘米。

椁是用清花瓷碗堆砌而成。其砌筑方法是在碗里填满石灰、土、米浆合成的三合土,成排扣置于木棺外围,再逐层错缝砌筑。木棺外围及顶部弧状处,用黄土填平,再与木棺外围的碗同层并排砌筑。共计13层。碗椁残长430厘米,宽234厘米,高138厘米。碗椁用碗口径在14-17厘米之间。碗的纹饰均为青花草叶缠枝纹和菊瓣纹。

该墓建筑规模较大,石砌建筑风格独特,碗椁场面壮观。为研究清代丧葬习俗、人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徐克诚)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