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古动态 > 三江明珠——合川钓鱼城半岛的前世今生
三江明珠——合川钓鱼城半岛的前世今生
发布人:  2020-01-08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

(唐)杜甫  

 

前者途中一相见,人事经年记君面。

后生相动何寂寥,君有长才不贫贱。

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

幸为达书贤府主,江花未尽会江楼。

 

会江楼,位于合川嘉陵江、涪江交汇处,是当时合州城的会江门城楼,可远眺学士山、钓鱼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流落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为一个合州小吏送行,托其捎封书信给合州的贤府尹,写下了这首诗。

合三川,照月楼,鱼城烟雨今何在,东津渔火水自流。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交汇处的合川,扼川北水陆交通咽喉,自古为巴蜀重镇,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对她的描绘。与合川城区隔江相望的钓鱼城虽因宋蒙战争而闻名于世,事实上,钓鱼城所在的半岛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并一直延续至今。

诗圣杜甫恐怕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会江楼对面的钓鱼城会上演怎样的刀光剑影,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这个地方虽又经历了近千年的沉寂,终被考古人揭开了面纱,还原了其历史的原貌。

 

三叠水亵衣,上帝折鞭处

 

2019年8月至1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钓鱼城半岛做了调查,16.5平方公里范围内新发现文物点115处,包括地下文物点81处、地面文物点34处,揭开了钓鱼城半岛的历史面纱。

 

晨雾中的合川新城

 

合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处于川西成都平原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界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是沟通川东北、陕西、甘肃等地的交通枢纽,为古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江州三峡图

 

合川历史悠久,在巴人入川前是濮人主要居住地,战国时期曾是巴之别都。秦灭巴蜀,于公元前314年始设垫江县。“垫江”之名,据《汉书·地理志》,原取嘉陵江、涪江在城北汇合之水如衣重叠之意,应为亵江,误记为“垫江”。《说文解字》中记“亵,重衣也。从衣,执声”。《华阳国志》等后来的志书中均从“垫江”,和如今的重庆市垫江县不可混淆。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置合州。《元和郡县图志》中明确记载:“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之后,合川的定名、行政隶属等经历了多次变迁,直到1913年才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在此汇流而得名合川县。

 

钓鱼城遗址远眺(胡立敏供图)

 

钓鱼城半岛位于合川城区东部,为嘉陵江所环抱。自北而来的嘉陵江,在半岛北部渠口坝与东北而来的渠江汇合,沿半岛西侧蜿蜒而下,再于半岛南部鸭嘴与涪江水合流,绕半岛南部,滔滔东去,形成了其三面环水,仅东面与陆地相连的独特地理位置。环岛水岸线长约20公里,沿江地带有若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台地和自然冲沟。其中,西岸地势相对平缓,台地面积广阔,东岸较为陡峻,台地相对狭小。半岛内部以缓坡丘陵地貌为主,以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亭所在的学士山地势相对较高,与举世闻名的钓鱼城所在的钓鱼山共同形成了绵延南北的天然绿色屏障。1243-1279年,这里发生了持续达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战,更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之战,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八角亭

 

纵横十数里,上下几千年

 

鉴于钓鱼城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物考古工作者曾经多次在此开展工作。举世闻名的钓鱼城遗址,经历了十多年的考古发掘,揭露了其依靠“山、水、地、城、军、民”六位一体的大纵深多重防御体系。此外,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钓鱼城半岛范围内也曾开展了数次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其中,地下文物点包括古遗址13处、古墓葬68处;地面文物点包括寺观塔幢1处、宅第民居5处、池塘井泉20处、桥涵码头2处、其他古建筑2处、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处(军事建筑及设施2处,水利设施及附属物2处)。从时代上看,包括汉-六朝时期文物点14处,唐宋时期文物点17处,明清时期文物点80处,近现代时期文物点4处。

 

钓鱼城半岛新发现文物点分布图(红色部分为钓鱼城遗址重点保护范围)

 

 调查工作照(东渡老街)

 

勘探工作照(王家河坝遗址)

 

汉-六朝时期文物点以糖坊嘴遗址、岩边田墓地、猫耳洞崖墓群等为代表。糖坊嘴遗址探沟试掘表明,遗址堆积较为丰富,遗存时代延续时间长,包括汉代、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岩边田墓地、王家溪沟墓地等经过钻探均确认了汉-六朝时期砖室墓的存在。猫耳洞崖墓群、堰塘湾崖墓群墓葬分布密集,表明其为当时较大型的墓地所在。

 

糖坊嘴遗址探沟出土标本

 

岩边田墓地调查发现墓砖 

 

堰塘湾崖墓群7号墓近景

 

唐宋时期文物点类型丰富,脑顶骨窑址补充了这一时期手工业遗存的材料;黄金包墓群、黄桷嘴墓群、白果树墓群等丰富了宋代墓葬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发现的报忠寺,虽经后期修缮利用,但梁柱木结构的框架得以保存,寺庙朝向、结构布局等仍十分清晰。至今村民中仍流传着“蒙古攻打钓鱼城,蒙哥驻军报忠寺”的口头禅,该寺庙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一直为合川东渡乡石子山小学校舍,故得以保留至今。《钓鱼城历史与展示研究文集》中就推测报忠寺很可能为蒙哥的行营。此外,所谓“蒙军大本营崖洞”也为研究宋蒙战争提供了新的线索。

 

报忠寺

 

明清时期文物点数量众多、类型更为齐全,民居、寺庙、墓葬、水井、桥等文物点,勾勒出一副明清时期当地百姓生活的完整图景,呈现了这一时期钓鱼城半岛人口稠密、社会繁荣发展的面貌。

 

 

申家老屋

 

白果树古井

 

千担沟石板桥

 

近现代时期文物点以防空洞、渡槽为代表,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

 

天桥渡槽远景

 

三江现明珠

 

合川,汇聚三江旷渺之气,凝结巴蜀峡山之灵;钓鱼城半岛,倚大地之势,托岁月之威,又因钓鱼城遗址更增添了历史光辉,不啻为“三江明珠”。本次钓鱼城半岛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是协调钓鱼城半岛经济、文化、生态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传承历史文化,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是依托文物资源,为讲好合川故事、重庆故事提炼更加丰富的素材。

本次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的文物点数量多、种类全、时代跨大,系统梳理了该区域内文物资源,实了钓鱼城半岛乃至合川区各时段的文化序列,勾勒出合川数千年的文化面貌,为助推钓鱼城遗址申遗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工作中,除传统的徒步调查方法之外,积极引入了现代前沿科技手段,采用虚拟调查与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式,借鉴空间考古学的方法、理念寻找到了文物点。

 

引申阅读:空间考古学

美国著名空间考古学家,2016年TED大奖得主,Sarah Parcak将其定义为:利用“任何形式的航天或航空数据”来寻找古代遗迹或是遗址。她致力于空间考古研究,利用从卫星图像、红外图像去寻找消失的古代遗址。今天,谷歌地球、奥维地图等地图软件可提供高分辨率的空间照片,此外,无人机的飞速发展,为近距离、更便捷地形扫描、拍摄插上了翅膀。

 

调查队在利用奥维地图软件内进行虚拟调查时,发现佛耳村3社周家院子民居南侧梯田中部有一处疑似渡槽的遗迹,该“渡槽”横跨东西两侧浅丘,东邻嘉陵江,西面为农田。经过实地调查,在小南沱遗址内,发现了该渡槽附属的抽水房、水渠等设施,结合对渡槽本体的现场确认,大致复原了其输水线路。

 

天桥渡槽近景

 

天桥渡槽抽水房、水渠

 

天桥渡槽输水线路示意图

参考文献: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第六册,第1603页。

常璩著、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30-33页。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三《剑南道下》,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第855页。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出处者外,均为笔者拍摄;钓鱼城遗址相关资料由胡立敏提供。

 

文稿:肖碧瑞 黄   伟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