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遗产保护 > 昔日的“服务区”与“荣誉墙”——成渝古驿道上的大坪七牌坊碑林
昔日的“服务区”与“荣誉墙”——成渝古驿道上的大坪七牌坊碑林
发布人:  2022-10-17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山水交汇,风光迤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诸多古迹,令人无限神往。今天就说说位于成渝古驿道上的大坪七牌坊碑林。

出两路口入长江二路后,道路曲折,倚壁临渊。经鹅岭、佛图关、肖家湾等地,蜿蜒约3公里路程,豁然开朗,一块“平地”出现眼前,谓之“大坪”,取意“大而且平”。大坪既是一个地名、站名,又是街道办事处名称,历来是渝中重要市街之一。其交通发达,人员密集,商贸繁华,长江二路与大坪正街、渝州路交汇于此,是渝中区通往九龙坡区和沙坪坝区的门户枢纽。

沿长江二路拐入大坪循环道,左侧赫然出现一座绿化小园林,曲径通幽,绿树成荫。葱葱郁郁的乔木下,一通通高大石碑巍然树立,形成碑林。但见那石碑古朴厚重,碑刻苍劲有力。阳光透过绿荫洒下,在一片朦朦胧胧的金色中,整个碑林透着历史的沧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七牌坊碑林便在此地。

 

2022年5月大坪七牌坊碑林修缮后现状

 

盛极一时的成渝古驿道  ——“成渝东大路”

提到七牌坊碑林,读者不免疑惑,为何大坪一带建有牌坊?又为何只见碑林,不见牌坊?七牌坊是不是有七个牌坊?要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一段难忘的母城往事。

让我们先说说“成渝东大路”。“成渝东大路”是四川盆地内连接重庆与成都的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从重庆朝天驿起,经白市驿、来凤、永川、荣昌、隆昌、内江、资中、资阳、简阳等地至成都,全长约500公里。因重庆位于四川省城成都之东,故重庆到成都的这条古驿道被称为“东大路”。明清以来,成渝东大路路线走向逐渐成型,沿线场镇日渐繁华。东大路是连接成渝两地唯一的官路,除了发挥着军事要道、官方信息流通及交通功能外,还发挥着重要商贸经济作用,自贡的井盐,资中、内江的食糖、蜜饯,隆昌、荣昌的夏布,永川的煤炭、豆豉,重庆集散的百货等,都通过东大路转运行销,是一条“经济纽带”。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东大路还肩负着重要的文化宣传、道德教化功能,沿线的牌坊、题刻、寺庙、会馆等鳞次栉比,可以说东大路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走廊”。

而七牌坊及留存至今的碑林,刚好就在“东大路”——著名的成渝古驿道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条古驿道可以看作是成渝地区最早的一条“高速公路”。而大坪七牌坊一带是当年成渝古驿道这条“高速路”上的“服务区”,供人们休憩、补给等。东大路上这样的大大小小的“服务区”有数十个,小一点的称作“铺”,大点的称为“驿”,知名的如石桥铺、走马铺、白市驿、来凤驿等等,民间有谚语称“五驿四镇三街子,八十四塘拢成都”,在不同时期,这些驿、镇、塘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化,足见沿线的繁华。

 

 

东大路(明、清时期)

 

东大路(渝中段)

 

古驿道上美轮美奂的牌坊和碑林

大坪七牌坊是成渝古驿道上连接佛图关和石桥铺之间的重要节点,是重庆城出通远门经佛图关至成都的必经之路。清代以来,这一带立有诸多牌坊和石碑,它们位于成渝古驿道上,络绎不绝的行人驻足流连,或是观瞻,或是休憩。英国外交官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曾在《华西旅行考察记》一书中这样描写佛图关、大坪一带的牌坊:“大道的两侧矗立着许多雕刻精细的巨大牌楼和牌坊,路面多用大块的砂岩板铺成,又或许是直接从厚重的石头中开凿而成,夹在两排巨型石碑之间蜿蜒前伸……”。相传旧时,重庆城内送人出远门就送到此处,颇有些“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

 

七牌坊旧景

 

据史料记载,清代以来,佛图关至大坪一带立有十余座牌坊,美轮美奂,精美绝伦。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间,大坪七牌坊附近,陆续修建了七座牌坊,包含五座节孝坊、一座百岁坊、一座乐施坊,七牌坊即是这一批牌坊的总称。这些牌坊高约10余米,宽约4米,坊上刻着人物故事和花鸟景象,两边大石柱上刻有对联,牌坊顶端正中石匾上刻有“圣”字,大多采用本地砂石建成。其中乐善好施牌坊采用峡石修建而成,精雕细凿,极具艺术价值。 2009年渝中区文管所在拆迁过程中发现,并征集收藏两件仅存的清代峡石雕花牌坊构件,构件通长71.5厘米,通宽55.3厘米,通高59厘米,重约1000余斤。   

 

佛图关牌坊旧景(民国时期)

 

民国货币上的佛图关牌坊

 

民国印花税上的佛图关牌坊

 

2009年由渝中区文管所在拆迁中征集收藏的牌坊构件,构件重约1000余斤

 

而牌坊的两侧,则立着数十通巨大的石碑,高约4-6米,宽约2米,形成碑林,用于表彰清廉、忠孝、贞节之士,依内容可分为节孝碑、德政碑、神道碑三类。节孝碑用于封建统治阶级旌表妇女,赞扬其贞节和孝顺;德政碑用于歌颂旧时官吏政绩;神道碑用于记载死者生平事迹,多记录生平年月,所作贡献等。这些碑中有些是当地百姓所立,用于歌颂当地“父母官”;也有朝廷所赐,必须经过皇上批准,是一种很高的褒奖,旌表忠孝节烈。其中著名的如奉旨旌表黄懋甲妻蹇氏节孝碑,上中部刻“旨”字,周浮雕五龙,此为碑林中仅见的龙首碑,碑刻“奉旨旌表处土黄懋甲之妻蹇氏节孝。”也有余介臣妻汤氏节孝碑,碑文中巨大的“节孝”两字,不难理解是为了旌表余介臣的妻子汤氏节孝的事迹;也有如“恩沛巴江”德政碑,碑文中“恩沛巴江”四个大字是为歌颂巴县知县国璋勤政爱民,造福一方;“佛自西来”德政碑,碑文中“佛自西来”中用“佛”字比喻川东兵备道张振之的德操、政绩,佑护着百姓的安然太平;还有如奉政大夫张孔道神道碑,碑文为:“皇清诰封奉政大夫嘉庆辛酉科举人历任直隶任邱广昌高阳静海等县事晋秩同知张公孔道之神道”,该碑主要记载巴县举人张孔道生前事迹,歌颂为官政绩的……这些牌坊和碑林,矗立于昔日古驿道一带,仿佛“服务区”旁的“荣誉墙”。

 

黄懋甲妻蹇氏节孝碑

 

余介臣妻汤氏节孝碑

 

恩沛巴江德政碑

 

佛自西来德政碑

 

神道碑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历史烟云中,七牌坊一带那些精美的石质牌坊大多已毁。相传抗战期间,大坪七牌坊遭受日机轰炸,仅剩五座,石碑也只剩下二十五通。上世纪60年代的“文革”“破四旧”中,七座牌坊自然难逃浩劫,被损毁殆尽。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小地名“七牌坊”,也改为了“反封街”,直到“文革”结束,才恢复“七牌坊”的地名。奇怪的是,牌坊被悉数摧毁,碑林却所幸尚存,据推测,可能是附近居民建造房屋时倚靠着巨大石碑作为房屋支撑,二十五通石碑才躲过劫难,得以残存。2003年,因涉及大坪片区城市道路建设,三通石碑被迁往东水门,三通石碑因风化严重,进行了封存保护,尚留十九通石碑位于成渝古驿道上。

 

七牌坊碑林焕发生机

如今,巨大的牌坊早已不存,昔日的古驿道亦融入了现代城市格局中,大坪七牌坊片区建起了时尚商圈和摩天大楼。可喜的是,七牌坊碑林并未因城市建设而遭受破坏,反而得以修缮保存,焕发出新的生机,是重庆目前现存石碑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碑林。

 

大坪英利

 

2009年,大坪片区启动旧城改造,在文物部门的努力下,七牌坊碑林的19座石碑全部得以保留。迁移至东70米处,依旧位于成渝古驿道上,并且朝向、位置、顺序均未发生改变。文物工作者一丝不苟,制定了周密的保护方案,逐一对七牌坊进行了修补、加固,确保了石碑的完整与安全。

 

2022年5月大坪七牌坊碑林修缮后现状

2022年,渝中区再次对七牌坊碑林进行了修缮,并加装了风雨棚,进一步优化了周边环境。如今,七牌坊碑林成为大坪片区一处优雅的人文景观,与周边时尚都市和谐共处,诉说着成渝古驿道上的历史故事,散发着母城的人文魅力。

 

参考文献:

[1]冯庆豪,徐晓渝.大坪七牌坊碑林述略[J].重庆历史与文化,2009(1):39-48.

[2]何莉,曾传宜.街巷渝中[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167-169.

[3]蓝勇,重庆历史地图集[M].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17:177-182.

图文:徐晓渝 唐嵩 刘莲

 

分享到:
X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
重庆考古